「我常常在產前課程中說:『所有的事情,在懷孕的過程都準備好了。』

其實這句話不只能提醒孕婦,孕期當中母體的身體變化都是為了育兒做準備,

包括乳房的變化、腸胃吸收功能的改變、睡眠模式的轉換等,不用特別做什麼都會自然發生,

孕婦需要做的是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

這句話也說明了孕期媽媽體內寶寶的「主動性」。

在孕期當中,胎兒隨著身體發育、動作的發展,同樣在為『出生的過程』做準備。」

——《生產,本該無傷》

 

 

 

約莫半年前,讀了有關產後憂鬱的自述作品《孩子,我想成為你最好的媽媽》後,開始對產後憂鬱有了好奇(當然,更大程度上是恐懼)

 

除了來自社會對產婦的期待所造成的壓力,我認為《孩子》的作者在生產時所遭遇的各種醫療介入也是引發她產後憂鬱的一大原因,

 

因此在網路書店逛到這本《生產,本該無傷》時,馬上就放入購物車,準備細細品讀。

 

...

生產,本該無傷:順勢生產與阿萍醫師的好孕助產所

 

 

《生產,本該無傷》的作者阿萍醫師是協和婦女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以及「好孕工作室」的創辦人及負責人。

 

她提倡的「順勢生產(Gentle Birth)」主張在以母嬰安全為最重要考量的前提下,尊重媽媽與寶寶之間的互動,以低醫療介入的方式陪伴媽媽與寶寶,保護寶寶初次生命經驗之餘,也使生產成為一個讓生命更圓滿的歷程

 

 

從這本書中認識順勢生產之前,我對生產的想像一直都是急迫、痛苦、危險的,而生產的背景不外乎是醫院的產房與手術室,雖偶有看到藝人選擇水中生產的新聞,但也從未認真研究過其中差異。

 

所以很慶幸有機會接觸到阿萍醫師寫的這本書,就我自己的閱讀感受來說,生產這件事帶給我的印象已完全地改變。

 

在順勢生產中,生產對產婦而言是賦權且自主的,所有感受都會得到傾聽與重視,可以很好地避免《孩子》的作者在現代醫院效率化的生產過程中遭遇到的「異化」感受;

 

再者,順勢生產中重視的「母嬰不分離」能夠為母嬰彼此帶來的許多益處與長久正面影響,這也是在現代醫院生產環境中已然忽略卻十分值得去做的事。

 

 

而書中屢屢強調的「母嬰一體」觀念也深深觸動著我。

 

孕期及生產過程中,媽媽身體及心靈上的所有變化都是在為寶寶的出生做準備,而寶寶也一直都用自己的方式在與外界溝通,

 

母嬰之間的互動與聯繫在在展現出人類生命的奧妙,可惜在注重標準作業流程與效率的現代生育環境,常常忽視每個產家多元的感受或需求,「自然」也被迫在醫療的權力下噤聲。

 

 

很感謝阿萍醫師為台灣的產家們提供了這樣一種選擇,我相信,為了女性的福祉,為了每個產家的幸福,為了打造更美好的世界,「順勢生產」是我們必當前進的方向。

 

想親自體驗阿萍醫師的順勢生產的話,可以直接上網搜尋「好孕工作室」預約諮詢!

 

 

-🐧-

 

 

|書籍資訊|

 

生產,本該無傷:順勢生產與阿萍醫師的好孕助產所

 

作者:陳鈺萍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 2021/05/11

 

 

 

本篇轉自冊格子發布貼文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鵝子 的頭像
    鵝子

    鵝子的儲藏間

    鵝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